陈氏书院,一个陪伴各族人民走过百多年历史的古迹建筑,在吉隆坡地区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地方,很多人以为陈氏书院,顾名思义就是一个私塾或学校;也有一些人认为它是一个古庙,其实不然。
吉隆坡陈氏书院的创立是源自广州西关陈氏书院,1894年(清光绪甲午年)中日甲午战争爆发,也是同一年内,广州西关陈氏书院建竣落成。 宏伟的建筑、慎重的布局、精美的木雕、石雕、陶塑、金铸和彩绘,让当时受邀出席参观的吉隆坡大锡矿家陈秀连惊叹不已,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陈氏书院不是私塾,也不是古庙,它是陈氏宗嗣,古时一般人都有宗嗣或家庙,宗嗣和家庙不尽相同,两者在建筑上的最大分别是家庙的屋顶通常会放龙雕,而宗嗣则以鳌(大鳖)来祈望后世子弟能“独占鳌头”(中状元)。 据说古时皇宫石阶前都刻有鳌(大鳖)的头,平民百姓只有在状元及弟时,才可以踏上,所以后来的人就以此来比喻占首位,或名列前矛。 另外《山海经》中也有记载,鳌居深海之中,只要鳌一翻身,必定引来滔天大浪,只有观世音能将它收服。
在中国宋朝以后,尤其明清时期,大批洋人到中国来,广州首当其冲,成为最多洋人聚集的地方,受到不少外来文化的冲击。 再者,由于远离中央,对清廷的归服自然不如其他地区来得强,加上清廷无能,常使广州成为强权下的牺牲品,使广州人民对清廷“对外谄媚阿谀、对内剥削压迫”的作风益发不能苟同,所以当时广州各宗嗣纷纷散播反清思想,带有浓厚的反清色彩,因为这样,清廷对广州的宗嗣组织活动也特别注意。
为了避免引起清廷不必要的猜忌,广州陈氏宗嗣就以“书院”来命名,严格上来说,它是陈氏宗嗣,但就其建筑特色来看,它的建筑结构是介于“家庙”和“宗嗣”之间,如果我们多加留意,就可以发现在陈氏书院的屋顶上,不但有两条雕功细致的神龙,在龙的后边还分别放了两只鳌。